ABOUT US
品牌故事
12月21日晚八點多,山東濟南,全國工商聯十一屆三次執委會議前夕。記者見到的廣西祖昌門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祖昌有點靦腆,說話輕言細語。2012年12月,潘祖昌作為小微企業主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工商聯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時,也是這個樣子,那次還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進京。
記者開門見山,請潘祖昌曬一曬今年的業績,潘祖昌憨憨地笑了笑說:“我運氣好了一點,現在企業有300多人,年銷售收入2200多萬元,利稅300多萬元。這都是大家幫忙的結果。”
潘祖昌,70后,壯族。他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位于廣西中南部,屬大南寧一小時經濟圈,有53萬人口,外出打工的就有10多萬人。2007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潘祖昌回鄉創業。那年,他租了一所學校廢棄場地,帶領七八個人,用在廣東學到的門窗制作手藝,為農村住宅制作門窗。農村住宅的門窗基本不是標準尺寸,潘祖昌可以根據客戶的需要定制。
“我們這里農村富起來了,有錢建房子、裝修房子,我們生意還不錯,產品賣到了云南、貴州的農村。因為價廉物美,講信譽,有點小名氣了。”
潘祖昌介紹說,2009年之前,企業銷售情況不太理想,2010年后稍有好轉,這兩年,企業比較順利。現在,企業已經不做制作、安裝、銷售等一條龍服務,他剝離了門窗安裝環節,把安裝部分讓給其他人來做。這些人代理或購買他的產品并負責安裝,他只負責生產,按需供貨。這一來,從他那里發展出了40多個經營門窗安裝的小老板,成了他的銷售渠道。
潘祖昌的企業現在也成了老家年輕人就業的去處。他居住的屯里有170多戶800多人,有60多個年輕人在他那里打工、學手藝。這些年輕人里有學業不成留在家鄉的、有在外打工回鄉的,甚至還有回鄉的大學生。
“大家就在家門口上班,通往企業的那條路以前沒人走,現在出現了小賣部、米粉店、燒鴨攤子、魚攤子,很有人氣。”潘祖昌說。
高興的事,還有潘祖昌跟記者提到的“大家幫忙”。創業初期的潘祖昌通過馬山縣政府、工商聯出面協調、幫助,拿到了一些貸款、得到了地塊。之前還得到過民族政策的貸款,今年,潘祖昌拿到1000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現在用了400萬元,征了30多畝地,要蓋新廠房,買設備。“還有600萬元,不敢用,怕用不好……”
談到苦惱的事,潘祖昌說,目前還能應付。比如生產成本,原材料漲了一點,人工成本漲得最快。2007年,一個熟練師傅每天30~40元,現在是100~150元。再比如新農村建設中交通和工業用地的問題。
因為做的都是農村消費市場,潘祖昌在搬運產品過程中碰到了頭痛的事。鄉村小路雖然已經硬化,但很多路沒有拓寬路面,交通還是不便。因為農村人家富了,也買得起小農用車、皮卡之類,路邊停車、行車成了問題。他希望新農村建設的規劃要跟得上農村消費的變化。
還有小微企業的用地問題。縣里曾經動員他搬進縣里的工業園,他說:“對于我們這種小微企業,工業園的費用高,門檻太高了;還有,工業園一般都較遠,離家遠了,農村人覺得不方便。之所以大家愿意在我這里干,有一個好處就是出門幾分鐘就能到廠里,沒幾分鐘就到家了。符合他們的生活習慣。規劃鄉村建設時,要考慮一下小微企業的用地問題如何能做到因地制宜,更符合鄉村實際需要。”
問及優惠政策,潘祖昌說:“我以前懂得不多,特別是工商聯幫我解讀優惠政策,幫我分析,幫我聯系。創業優惠政策不少了,我覺得不需要特別的政策了。小微企業是草,過多的營養也不好。”
展望明年,潘祖昌說:“農村消費市場大啊,我現在在琢磨太陽能熱水器。裝修房子順便安個太陽能熱水器,我看我們這里能消費得起。”
(來源:人民政協報)

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或搜索“祖昌門業”
更多精彩等著你!